实施“四大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 |
时间:2018-03-01 11:08:23 来源:黄冈日报 作者:罗田县委副书记、县长郝爱芳 |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美丽乡村既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政治工程,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的关键环节。乡村美不美,不仅直观体现在村容村貌上,还体现在乡村群众的生活面貌、精神需求上。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关键要实施好“四大工程”。
一、实施“小康工程”,为美丽乡村固基
建设美丽乡村,要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核心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精准扶贫为主要突破口,补齐短板,打通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一要“壮”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牛鼻子”,聚焦精准扶贫,重点要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立足地域优势做文章,深入挖掘地方资源禀赋,创新扶贫工作方法,严格按照“五个一批”模式,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对接市场,发展一二三产业。
二要“提”教育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是民生之“本”,还是美丽乡村建设之“本”。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资源薄弱,群众的文化水平偏低,成为脱贫的瓶颈。要在加大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逐步改善贫困山区教育水平,在培育本土“能人”上下功夫。
三要“补”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好不好,除受教育资源制约,很大程度上还受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制约。要在建设“十通十有”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满足乡村发展需要。
二、实施“生态工程”,为美丽乡村增色
“生态工程”第一位的是“生态意识”,要理顺“绿色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美丽乡村的“生态工程”旨在让农村“天蓝、地绿、水清、土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推进“雷霆行动”的强力举措。
一是“治气”让天更蓝。重点是禁止秸秆焚烧,从源头上禁止农村秸秆焚烧行为,除运用宣传教育、打击治理等“常规手段”,还要围绕唤醒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做文章,变政府部门“监管”为村民“自治”,在秸秆利用上做好对接,实现“生态保护”和“变废为宝”二者兼顾。同时,强化对乡镇农村工地扬尘治理,推广“煤改气”,不断提升乡村大气质量水平。
二是“治林”让地更绿。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烟柳画桥,翠帘珠幕。绿是乡村最美丽、最亮眼的一抹风景,是美丽乡村的“眼睛”。没有绿,农村就缺了生机、少了气脉。抓好乡村“增绿”,一方面要禁止滥砍乱伐、减少对植被森林的破坏;另一方面要结合“绿满乡村”“村容治理”等工作,切实做好植树、种草、造林。结合实际,根据地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及景观布局需要,科学合理栽植树种。在全社会营造“崇绿爱绿护绿”共识,努力让绿成茵、成景。既要“选好绿”又要“播好绿”,既要“增添绿”又要“保护绿”,让绿色美化农村每一寸土地。
三是“治水”让水更清。水是美丽乡村的面容。一弯清水才有一轮明月,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治水。改变乡村污水横流现状,关键要加快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同时,以“生态优先”意识保护好河道原貌,呵护好“水”与自然的生物链效应,立足长远做好“水文章”。
四是“治垃圾”让土更净。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合理规划开发土地,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又要避免农村垃圾对土地的污染和损害。解决农村垃圾问题,需要利益引导和理念提升,关键要激活村民内生动力,用公益理念改变传统行为,让利益共同化、整体化,注重垃圾治理前端、中端、后端的过程管理,打通“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标准上压缩垃圾的排放空间。
三、实施“提升工程”,为美丽乡村提档
美丽乡村“提升工程”,实质是要借梯上楼、借船出海,重点要做好“三借”文章。
一是向全域旅游借势。全域旅游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方面,国家对全域旅游给予前所未有的支持,要牢牢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向上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抓住发展全域旅游工作契机,对县、乡、村旅游资源全盘规划,通过以点连线、以线促面、点线结合,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示范线、示范片区,实现美丽乡村“百点闪耀”。
二是向特色小镇借力。特色小镇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实践证明,“小城镇是有限经济,必须主题式聚焦”。因此,开发“产业”自然资源,须依托城乡、乡村之间的“能量互动”。我县正在开发的五大特色镇(旅游名镇九资河、红色名镇胜利、商贸重镇三里畈、库区大镇匡河、孝德名镇河铺),三条各具特色的百里画廊(318百里乡村画廊、罗九百里生态画廊、罗胜百里风情画廊)均依托了乡村资源。
建设美丽乡村,既要有“一盘棋”的统筹规划,又要因地制宜、因村实际,打造“特色”,突出亮点。通过城乡互补、镇村互补、文旅互动,逐步提升美丽乡村档次。
三是向返乡人才借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人,要充分发挥返乡人才的智力优势,培育“能人”“带头人”等本土人才。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推进发展,注重招引外来人才,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召唤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引导人才回家、资本回归、技术回流。充分激发乡贤、乡土专家、新型农民的能量,借助其聪明才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县先后吸引居然之家、卓尔集团等一批优质“智囊团”回归,使返乡人才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中,卓尔集团投资50亿元打造“五景区五小镇”的全域旅游开发项目去年成功签约,为近年来本县单个投资最大项目。
四、实施“灵魂工程”,为美丽乡村铸魂
一要突出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践行者,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村两委班子。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党建,让“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老板、流转一片土地、培育一个产业、建成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不断向纵深推进,让基层党建百点闪耀,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二要突出文化支撑。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软实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还需“记得住乡愁”。乡愁文化不仅能吸引能人回归、促进返乡创业,还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乡村文化,既要做好“保护”文章,也要做好“创新”文章,既要对古迹古物古文化原貌保留,又要结合时代特色、地域经济加以繁荣创新,让乡愁文化与农耕文化、现代文化有机结合,不断深化乡愁文化的内涵,提升乡愁文化的活力。
三要突出文明提升。乡村文明体现在政治、物质、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认同感。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文明理念指导、文明载体激活、文明成果共享,不断提升村民素质、激发村民觉醒、促进村民认同,着重在村企共建、村镇互建、村县共享的基础上做好文章,外修生态,内修人文,让社会文明整体提升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