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心中的乡村振兴路——刘雪荣深入浠水黄梅调研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
时间:2018-03-22 10:49:33 来源:黄冈日报 作者: |
看过一田又一地,走过一村又一垸。
3月19日下午至20日,迎着绵绵春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刘雪荣深入浠水县、黄梅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重点聚焦能人回乡创业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市委常委、秘书长陈继平一同调研并主持座谈会。
一天半,刘雪荣踏访2县4个乡镇7个村,走田坎、爬山丘、进基地、入村部、开座谈会,与大家面对面沟通交流,为黄冈乡村振兴把脉定向。
刘雪荣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当前要重点抓好用工程措施引导能人回乡创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工程、市场、结合“三篇文章”,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
“乡村振兴是实干出来的”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
春雨淅沥,万物勃发。
浠水县关口镇快岭村猕猴桃基地,一片片梯田一层层新绿。刘雪荣沿着泥泞山丘爬坡而上,察看基地种植经营情况。
2年前,汪赛放下在深圳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回到家乡快岭村任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开发荒山发展种植业,新增5家企业,对接贫困户31户84人,从一个“空壳”负债村发展成为村集体收入12万余元的“明星村”。
刘雪荣欣慰地对汪赛说:“像你这样的能人回来多了,乡村振兴就会加速实现。”他强调,黄冈引导能人回乡“千人计划”,就是让能人回乡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名为‘振国’,空怀理想。不如躬耕一地,先振‘小湾’”——这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傅振国退休后从北京回到家乡浠水县白莲镇长岭岗村傅家湾担任小组长后写下的一句话。
眼下,这个位于白莲河畔斗方山下的小村庄,一派生机,村前的池塘正在清淤、村后的道路正在修建、民房外墙正在改造、药材基地正在栽种……
“发展什么产业、资金从哪里来,垃圾如何处理……”刘雪荣来到这里,绕着村庄边走边看边问。
“回来一年多,主要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编制村里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美丽乡村路径,发动湾里2名在外创业有成的青年回乡投资发展中药材等产业。”傅振国一一回答。在他的“蓝图”里,将利用傅家湾依山傍水的优势,发展农耕文明旅游业、现代农林业。
刘雪荣充分肯定傅振国的桑梓情怀,反复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要大力引进能人回乡创业,激活造血细胞。
垂柳依依的池塘,宽阔洁净的广场,千年沧桑却枝繁叶茂的古树,蜿蜒至家门口的刷黑村道……因宋代岳家军在此驻军养马得名的黄梅县苦竹乡养马村,短短几年间,从一个脏乱差的村子蝶变成全国文明村,靠的就是实干。
引进外来资金1.8亿元,发展蘑菇种植、肉牛养殖、特色农家乐等产业。刘雪荣称赞道:“变化真大!”
刘雪荣指出,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统领性,是一个系统工程,20字总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他特别强调,乡村振兴是干出来的,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把能人回乡创业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实现在6月底前全市新增1000名以上能人,每个县市区至少100名。
市场主体是通向乡村振兴的桥梁以工程措施引导“千万级以上千名能人回乡创业”
位于黄梅县北部山区的五祖镇渡河村、刘岳村、张思永村,是刘雪荣任市长期间的三个扶贫联系点。这里的草木田地,他都非常熟悉,每个村2-3年的对口帮扶,与当地干群结下了深厚感情。
亲人见面分外亲。淅沥春雨中,刘雪荣撑着雨伞与村支书肩并肩,看项目、察村貌、进基地、谈发展、问需求、话未来,边走边看,边听边问,详细了解村里在引进能人回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农民和村集体收入、未来规划等情况。
在刘岳村,刘雪荣走进投资3亿元的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和火龙果大棚基地,了解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和村支书刘高级盘算村里发展账:三个产业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10余万元、积蓄达300多万元,几年来,累计投入700万元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让山村旧貌换新颜,农民的幸福感倍增。
渡河村挖掘本村的自然和果特优势,引进市场主体,着手打造“产业八园、旅游八景”:年产值400余万元的雪梨采摘园、年入500万元的花卉苗木基地、投资1.3亿元的硒陶体验园、投资800万元的林家乐园……突现农旅融合,形成农耕文化特色产业,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这是刘书记当年引导我们发展产业,走市场之路的结果。”渡河村支部书记陈火艳说。
80后IT精英李明攀从大上海辞职回到爱人家乡黄梅,创办谦益农业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经过8年艰苦拓荒,公司种植基地总面积逾万亩,形成了种植、加工与销售一体化,产品行销国内近30个省,被誉为中国农业领域新发展的典型样本。刘雪荣来到公司,参观产品展示中心,了解公司发展生产、经营等情况。鼓励公司做强做大,进一步叫响品牌。
“实践证明,回乡创业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乡村振兴就推进得快。”刘雪荣打了个形象比方:如果乡村振兴是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那么引导能人回乡创业就是搭建通往目的地的桥梁。市场主体有了,产业发展了,落实乡村振兴20字要求就有了载体,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就有了持续后劲和造血功能。他称赞,在黄梅县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完整体系,黄梅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刘雪荣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的渠道”。黄冈引导能人回乡创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黄冈有一批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有强烈的发展需求。各县市区要用工程措施、钉钉子精神,在6月底前引进至少100名能人回乡创业。
做好“三篇”文章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是省市今年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调研中,刘雪荣就各地对“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即四大工程,三年攻坚)工作,落实得怎么样,存在哪些困难,如何更好地推进,进行把脉问诊。
张思永村的五祖环山公路两侧的山丘上,新栽的一片湿地松迎风摇曳。
“如何保障树的成活率,怎么管理到位,全县还有多少荒地、用什么方式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刘雪荣十分关注探索可持续的造林模式和机制。
“我们鼓励龙头企业、加工企业、造林大户租地造林;鼓励以林地入股,与企业、国营林场、造林大户合作造林,全县有荒地6730亩,今年精准灭荒2320亩的任务已完成90%多,栽的都是湿地松和油茶等经济作物。”黄梅县负责人回答道。
“这个机制好!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刘雪荣充分肯定黄梅县创新造林机制,要求全市各地要推广黄梅公司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绿化公司来开展精准灭荒的路子,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破解造林成活率不高、栽植质量不达标、管护没有积极性等难题。
黄梅县污泥处置综合利用项目,是全省第四家污泥处理厂,日处理含水率80%的污泥30吨,处理后的污泥可作为园林绿化、土壤改良和矿山填埋覆盖用途,实现了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利用化的目标。刘雪荣来到这里,了解工艺技术流程、运行模式。
如何做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刘雪荣强调重点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工程的文章”,用工程的措施、科学的程序、钉钉子精神来推进;二是做好市场文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化模式;第三是做好结合文章,“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具有整体性、联动性、协同性,要把这三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引进能人回乡创业,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精准灭荒等工作就有了载体和生命力,这件事我会一直抓在手上。”
调研、决策、部署、推进……一个多月来,刘雪荣踏访5县10个乡镇16个村,聚焦聚力能人回乡创业,用实干履行庄严承诺。座谈会上,他要求全市各地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把乡村振兴、能人回乡创业、“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久久为功,不胜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