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4年劳务经济工作情况 |
时间:2015-05-12 08:33:34 来源:夏劲松 作者: |
黄冈市2014年劳务经济工作情况 黄冈市劳务办 2014年12月22日 2014年,黄冈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工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外出就业与就地就近转移相结合,全民创业与回归创业、招商引资相结合)。市直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把农民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千方百计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引导回归创业、加强维权服务、解决“三留”问题等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农村劳务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我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最大亮点。 一、全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势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务工收入持续增长。2014年,预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732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村劳务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市按农村人口计算,以务工为主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006.4元,比上年增加260.7元,增长14.9%;比市委市政府目标责任200元增加60.7元,增长30.34%。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中,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数占24.8%,所占的比重比上年增加4.6个百分点;月收入2001-3000元的占35.8%,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月收入1001-2000元的占29.7%,比上年减少2.9个百分点;1000元以下的占9.7%,比上年减少5.2个百分点。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呈逐年增加趋势。 2、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外出打工人数159.82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目标责任3万人的目标任务。全市返乡农民工达25万多人,比上年增加10多万人。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减少,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逐步增多,已经成为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3、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明显。今年全市外出从业人员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达39.68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24.8%,其中,参加过政府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20.08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2.6%。今年,全市农民工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21.36万人,占总人数的13.36%。 4、劳务品牌效应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全省评定出的30个劳务品牌中,我市有7个列入其中,黄冈市七个劳务品牌分别是:“黄冈机加工”、“麻城海员”、“英山缝纫妹”、“团风建筑技工”、“团风钢构工”、“浠水窑炉工”、“武穴广济理发师”,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打造劳务品牌,增加农民收入”,用品牌开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措施。 5、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组织形式:一是自发转移就业112.14万人,占总人数的70.16%,比上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二是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转移就业13.98万人,占8.7%,与上年基本持平。三是中介组织介绍转移就业12.99万人,占8.1%,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四是企业招收20.71万人,占13%,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和企业招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较稳定的渠道。 二、全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亮点。 1、农民工就业途径有了新的拓展。我市按照“政 府搭桥,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多形式、多层次为农民工搭建就业平台,有效推进了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主要通过举办大型劳务招聘会和专业劳务市场等多种途径,为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发展平台。今年2月11日,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大楼广场举行的市区春风行动暨新春招聘活动中,共有4600多人进场求职,100多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当天有1200多人达成就业意愿。在春节期间,我市各地纷纷抓住春节前后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时机,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为返乡打工者和求职者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黄梅县把招聘会开到基层乡镇,送岗位到农民家门口。目前黄梅已在9个乡镇举办2014年“春风行动”招聘会12场,邀请100多家企业进场,提供招聘岗位1万余个,吸引了2万多名求职者应聘。红安县2014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进场招聘企业75家(包括联想、富士康等知名企业),其中园区企业28家,提供岗位8000个,1万余人参加报名招聘,其中现场达成意向合同的达4032人,元月份该县13个乡镇(场)、园区共组织招聘会14场,近8000余人与园区企业达成意向就业协议。武穴市“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有60余家企业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黄州区召开各类企业用工招聘会8场次,发放招工信息公告2.6万张,印制就业政策宣传册1万本,组织市区企业参与招聘会150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组织农民工参与招聘会1.5万人次,意向签约5000人,已实际履约2600人;蕲春县多次开展专场招聘,为各类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44万个,帮助企业解决用工5586人。特别是近几年,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园区等多种途径,建成了22个工业园区,10多条民营街,4个创业基地。为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 2、农民技能培训有了新的提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运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计划”等培训项目,按照市场用工和劳务品牌的需要,通过组织开展企业用工结构调查,加强与园区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与企业建立定时、定点联系机制,主动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全力提高用工素质,引导他们从“洗脚上田”向“洗脑进城”转变,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强了就业稳定性,提高了从业收入。全市通过培训共培育出了“团风钢构工”“荆楚缝纫妹”等七大劳务品牌。浠水县今年以蛋鸡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机操作员等为重点培育对象,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新型职业农民548名左右,逐步提高农民的政策法规和专业技术水平。罗田县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改革创新步伐。采取“政府出土地,部门出政策,招商引企业,学校建园区”的办法,在县工业园区投资2600万元,建设占地43亩的罗田理工中专实训园。招商引入湖北巴顿轴承有限公司、湖北晨光泵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校企通过创新“股份合作”、“租赁承包”、“联合办班”、“来料加工”等七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深度合作;开创了“企业家办学,教育者办厂”的校企一体化新机制,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对接,实训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专业教学与岗位技能对接等“四个对接”。该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引领罗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全县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向本地和外地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3万余人,扶持500名农民工创办经济实体;培训600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近10年来,罗田理工中专2万余名毕业生分布在华为、长城等100余家知名企业,560多人创办实业,每年为罗田创收近10亿元。罗田县职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经验得到全国推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协作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场会,在罗田县理工中专召开。来自全国96所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协作会成员代表齐聚罗田,共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计。大会推介了罗田理工中专“七种模式、四个对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经验。 3、劳务品牌效应有了新的增强。劳务品牌就是市场,就是效益。全市坚持从特色着眼,从培训入手,从争项目着力,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劳务品牌培植开发力度,效果非常明显,已经取得成功经验和社会经济效益。2014年,我市劳务品牌从业人数达45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160亿元,占全市劳务总收入的46%。如今,我市七大劳务品牌员工已成为用工市场的“香饽饽”。劳务品牌的增强带动了劳动力转移质量的提高和务工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4、回归创业有了新的发展。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招商引资、回归创业”三大创业工作,自从把2012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以来,点燃了全市招商引资和回归创业热情,各县市和有关部门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等方面鼓励和扶持招商引资和回归创业,为招商引资和回归创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农民工留在家门口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大亮点。蕲春县共有回归创业人员3200多人,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兴办企业1000多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15家,安置农村转移就业6万多人。全县回归创业品牌效益明显,呈现出企业回迁、资金回流、能人回归的可喜局面。蕲春县的经验和做法在湖北决策调研和新闻网作了介绍,值得借鉴和推广。黄梅县制定出台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若干意见》,积极引导支持高校大学生来黄梅创业就业。今年以来,县政府为吸引人才来县创业就业,首期建造了100套人才公寓免费提供给创业就业的大学生们使用。在独山镇人社中心工作的研究生王海杰,顺利通过了由县人才办组织的量化评分,成为了其中一套的使用者。全部100套人才公寓已于10月份交付使用。全市近年来投资10万元以上回归创业企业近万家,投资总额300多亿元,就地就近安排农村劳动力40多万人。 |